第四章
翻译:觉醒
在殿顶上
1. 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但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
2. 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日子满了,他就饿了。
3. 魔鬼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
4. 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5. 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
6. 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
7. 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
8. 耶稣说,经上记着,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9. 魔鬼又领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从这里跳下去;
10. 因为经上记着,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护你;
11. 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12. 耶稣对他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13. 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
在我们灵性重生的过程中,我们的信心经常会经历一些考验,以便让它变得更深刻、更坚定。这些不可避免的考验被称为“试探”。人们通常认为的试探是一些被禁止的东西在我们面前诱人地晃来晃去,我们被引诱去沉迷于它,但我们克制自己。
然而,属灵的试探是不同的。虽然它看起来是关于制服肉体情欲的挣扎和克服自我欲求的努力,但真正的属灵试探要深得多。它涉及我们的信心和信念。它挑战我们的信念,即神一直与我们每个人同在,充满怜悯,要把我们从威胁吞噬我们的错误观念和负面情绪中拯救出来。在属灵的试探中,我们最深的信念受到考验,我们甚至开始怀疑神的能力,以及祂的保护和同在。在这种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感到被抛弃了,没有神的帮助。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是深刻的属灵试探的根源。 1
试探是我们灵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试探,我们就无法重生。只要我们所知的真理还没有经过检验,它就只是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如果它没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受试探的时候)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原则,它就不会成为我们真实身份的一部分。因此,在与试探的争战中,我们有机会坚定我们所信的真理,使其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每当我们如此行,我们所坚持的真理(特别是主为我们守护的真理)就会得到加强和确认。就像一棵大树在狂风中挺立,我们的灵性根基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强。 2
耶稣受洗后受到试探
在前面的情节中,当耶稣受洗时,天开了,圣灵仿佛鸽子一样落在祂身上。这一切发生在耶稣祷告的时候(路加福音3:21-22)。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受洗时“天开了”代表对真理的领受。在接下来的情节中,耶稣被引入旷野,在那里祂经受了烈火般的试探。这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没有试探就没有重生的属灵法则。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所学的真理(受洗)必须在日常生活的考验中得到检验。
像耶稣一样,我们每个人不仅有机会接受真理(受洗),而且有机会通过将真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确认真理。因此,在下一个情节开始时,我们读到:“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但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路加福音4:1-2) 3
在这段故事里,我们读到了马太福音所记载的同样的三个试探,即把石头变成饼,从殿顶上跳下去,以及统治世上的万国(见马太福音4:1-1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路加福音中,后面两个试探的顺序倒过来了。向魔鬼下拜的试探放在了第二位,而从耶路撒冷殿顶上跳下去的试探放在了最后。
再一次,我们发现这与内在含义的流动是一致的。本福音着重悟性的重塑,这最后的试探涉及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即认为我们可以靠信心得救,而无需遵守诫命。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唯信”。它相当于说:“因为我的信心大,所以神必拯救我。”这种观念被一些经文所强化,比如“义人必因信得生”(哈巴谷书2:4)和保罗的断言“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加拉太书2:16)。耶稣也曾说:“你的信心使你痊愈了。”(马太福音9:22)和“你们当信神。”(马可福11:22)
但这并不能说明全部。事实上,它忽略了贯穿整部圣经的一个中心主题,即按照诫命生活的重要性,也就是遵行神的旨意,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希伯来圣经中的哈巴谷,福音书中的耶稣,以及使徒书信中的保罗都在指出一个事实,即我们不能拯救自己,也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来遵守诫命。如经上所记:“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马太福音19:26)
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被误导,以为我们只要信就够了。虽然信是必不可少的,但按照我们所信的去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说得很清楚,当时有人问祂:“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在回答问题之前,耶稣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耶稣的回答指出了承认神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对神的信心高于一切。然后,耶稣接着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马太福音19:16-18)通过这简短的对话,耶稣教导我们,虽然信神是极其重要的,但真正的属灵生活也包括遵守诫命。信心和行为都是必要的。如经上所记:“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各书2:20) 4
马太福音起初记载这件事的时候,魔鬼也说了同样的话。但在路加的版本中,它特别提到了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是学习、研究、思考和祷告的中心。它是信仰的中心。 5 因此,在这段情节中,魔鬼是叫耶稣证明自己的信心,从殿顶上跳下去。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这将是从150到600英尺(或高达50层楼)高的地方跳下去,非死即伤。然而,根据魔鬼的说法,耶稣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毕竟,如果祂真是神的儿子,神一定会拯救祂。为了进一步引诱耶稣,魔鬼引用了诗篇91的话,上面记着,神要吩咐祂的使者看顾耶稣,保护祂,托住祂,免得祂受伤。在魔鬼看来,这个鲁莽的行为将是耶稣证明祂对神的信心的机会。通过奇迹般地拯救耶稣,使祂免于潜在的灾难性的死亡,神也将证明祂对耶稣的信实。
但耶稣不会被愚弄。相反,祂通过再次借助圣经的大能来回应试探,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路加福音4:12)
具体来说,耶稣引用的是申命记。祂想起摩西对以色列人的劝告,提醒他们不要因为征服迦南而自满。他们应该谨慎,不要忘记神,也不要误以为这是他们自己做的。所以,摩西对他们说:“当耶和华你的神领你进祂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井,非你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你所栽种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申命记6:10-12)
申命记的这段经文确立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即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成就归功于自己。我们必须把功劳和荣耀完全归给主,祂是一切祝福的源头。无论是自然界的丰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平安,我们都应该把一切归功于主,而不是我们自己。简而言之,摩西是在告诫以色列人,不要骄傲地以为他们是凭自己成就了这些,没有神的帮助。人们相信,这种自以为是的自负可能会“试探”主,使祂发怒。因此,申命记这一章有一句话说:“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申命记6:16)
但申命记的这一章并没有到此结束。接着,它明确指出,属灵生活不只是信而已。随着摩西继续劝勉百姓,他着重强调了遵守诫命的必要性。摩西对他们说:“你们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得耶和华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的那美地,照耶和华所说的,从你面前撵出你的一切仇敌。”(申命记6:16-19)
在申命记这一章的结束语中,摩西再次强烈呼吁百姓遵守诫命:“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申命记6:25)
耶稣在旷野战胜了魔鬼,应验了摩西的预言。耶稣既是在告诉魔鬼,也是在提醒自己:“不可试探主你的神。”耶稣知道,神对我们的信实体现在祂赐给我们诫命和遵守诫命的能力。祂也知道,我们对神的忠心体现在我们愿意接受诫命并按照诫命生活,呼求神赐予我们遵守诫命的能力。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证明我们的信。
因此,耶稣不需要从殿顶上跳下去,也不需要做出鲁莽的举动来证明神的信实,或者祂是神的儿子。相反,祂依靠圣经,正确地理解它,并用它来驳斥魔鬼。“不可试探主你的神,”耶稣说。这是有效的。圣经的话语是有力量的。如经上所记:“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路加福音4:13)
很快就会有更多的试探,甚至是更严峻的试探。但现在,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试探平息了。耶稣借助圣经的大能赢得了这场战斗。祂正在成为摩西预言的活生生的实现者,即凡是凭信心倚靠神,在生活中遵守神诫命的,都有能力“撵出仇敌”。
这恰恰是耶稣所做的。 6
实际应用
我们可能会不时地受到试探,去做一些可能被描述为“魔鬼让我这样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可能受到试探,在孩子执拗时发火;我们可能受到试探,在恼怒时对朋友或亲戚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可能受到试探,对行为不端的学生感到恼火。在希伯来圣经中,每当以色列人忘记恩典和不顺服时,神就会被描述为“受了试探”而发怒。虽然神是无限超越试探的,但我们不是。当我们注意到我们内心产生愤怒、不耐烦或烦躁时,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信号,但我们不必被它所支配。
相反,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或负面的情绪,试图让我们听从它的命令,试图把我们摔下去。只要我们像耶稣那样,藉着主的话语来呼求祂,那么无论魔鬼说什么,都不能使我们堕落,即使魔鬼歪曲圣经。相反,我们可以继续学习和思考经文,知道我们的信心必要受到考验,而正确地理解经文,将成为我们的保障——特别是劝勉我们遵守诫命的经文。这样一来,我们的信心就会得到确认和加强。
在拿撒勒被弃绝
14. 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四方。
15. 他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众人都称赞他。
16. 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他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
17. 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他,他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
18.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
19. 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20. 于是把书卷起来,交还执事,就坐下。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他。
21. 耶稣对他们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
22. 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23.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必引这俗语向我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我们听见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也当行在你自己家乡里;
24. 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25. 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
26. 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他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
27. 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风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
28. 会堂里的人听见这话,都怒气满胸,
29. 就起来撵他出城,他们的城造在山上;他们带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30. 他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
在耶稣的生活模式中反映出来的属灵教训,是我们自己的蓝图。它从为神预备道路的施洗约翰开始。这代表我们在寻求真理方面必须首先以圣经的字句为指导。然而,如果我们不先经历试探的过程,也就是真理被植入被扎根于我们心里的过程,那么学习并立刻传扬基本真理是不成熟的。只有当真理经历了考验并被确认了,我们才能教导和服务他人。
因此,耶稣在旷野受试探之后开始祂的事奉是恰当的,而不是在此之前。于是,下一个情节的开头是这样的:“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众人都称赞他。”(路加福音4:14-15)
虽然有些人热情地接受了耶稣的救赎信息,但有些人拒绝了。例如,在加利利,耶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众人都称赞他。”但在祂的家乡拿撒勒城,祂却被弃绝了。
描述祂被弃绝的情景是这样开始的:“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他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路加福音4:16)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没有记录这个细节。根据两者的记载,耶稣在旷野受试探之后首先呼召门徒,然后着手医治疾病。
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耶稣选择在安息日进入圣殿或四处走动,不是为了读圣经,而是为了医治疾病。然而,在路加福音中,与学习和思考经文的主题一致,耶稣进入会堂并大声读圣经。有人把以赛亚的书交给祂,祂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7)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在这段经文中加入了一句重要的话,这句话在以赛亚原文中没有出现。这句话是:“瞎眼的得看见。”与本福音的主题一致,瞎子看见是指获得更深的领悟,更清楚地“看见”神是谁,以及过属灵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恢复“视力”显然是指悟性的重塑。 7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赛亚的信息中,耶稣省略了什么。被省略的是:“我们神报仇的日子。”显然,主的教导已经开始了。耶稣将逐渐用一种新的、更准确的神观来取代旧的神观,即神是一位喜欢发怒和报复的神。耶稣将通过祂自己的生活,显明神的怜悯和无所不包的爱。通过祂的一言一行,耶稣将实现祂刚才所说的话,即悟性被蒙蔽的人将重新看见。
当耶稣读完了,人群中似乎出现了一片寂静。没有人立即作出反应。相反,我们读到:“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他。”他们的“眼睛”(象征他们的悟性)都定在祂身上。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然后,耶稣打破沉默,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宣告。祂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
耶稣了解祂家乡的人。祂知道他们不会喜悦祂的话。既知道他们会拒绝,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然后给他们讲了希伯来圣经中的两个故事,都涉及神对外邦人的传道——对撒勒法的寡妇和叙利亚人乃缦。在这两个故事中,神表明祂丰盛的爱远远不止于那些坐在会堂里的人,也远远不止于那些把自己当作“选民”的人。神不会拣选一些人而拒绝另一些人。祂把祂的爱延伸到每一个人——富有的或贫穷的,生病的或健康的,瞎眼的或看见的,受过教育的或无知的,犹太人或外邦人。
不幸的是,拿撒勒人无法接受耶稣关于神的普世之爱的信息。相反,他们“怒气满胸,就起来撵他出城,带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路加福音4:29)
拿撒勒人对耶稣的惊人宣告深感不安。他们不仅要赶祂出城,还要把祂推下山崖。他们对其话语的激烈反应象征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它象征着人们(甚至今天的人)拒绝接受耶稣的神性。对许多人来说,祂只是“约瑟的儿子”,而不是神的儿子。因此,“把耶稣赶出城”就是把祂排除在我们的信仰体系之外。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时把耶稣看作是“一个好人”,甚至是“一个义人的榜样”,但我们并不把祂看作是神或神的儿子。祂的话对我们可能有影响,但其影响不会超过其他更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不再相信它们有赶走我们属灵敌人的力量。
每当我们陷入这种状态时,耶稣就只是“木匠的儿子”。在我们的思想体系、思维模式或教义之“城”里,祂没有独特的地位。 8
在圣经中,“城”代表教义,因为它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是神可以住在其中的信仰体系。当神住在我们的教义中,它就可以被称为一座“圣城”。
但请注意拿撒勒人对耶稣做了什么——他们试图把祂赶出他们的城。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所有拒绝耶稣的神性和祂所提供的神圣真理的信仰体系。
我们应该记住,这里是拿撒勒,耶稣的故乡,祂长大的地方,人们只知道祂是木匠的儿子。对于耶稣的真实身份,那些满足于自己有限认知的人不可能(甚至不能忍受)对祂有更深的认识。
在这段情节中,拿撒勒人拒绝听耶稣(真理的化身)说话,并试图将祂赶出他们的城。当然,他们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不可能的。真理总是在那里,即使我们忽视它,拒绝听它,或者试图摧毁它。这一深层的现实包含在这段情节的结束语中。耶稣,代表神永恒的、不可摧毁的真理,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正如当我们过于专注于圣经的字面意思,就会忽视它的属灵意义一样。
“耶稣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
耶稣话语的能力
31. 耶稣下到迦百农,就是加利利的一座城,在安息日教训众人。
32. 他们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里有权柄。
33. 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的精气附着,大声喊叫说,
34. 唉!拿撒勒的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
35. 耶稣斥责他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鬼把那人摔倒在众人中间,就出来了,却也没有害他。
36. 众人都惊讶,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用权柄能力吩咐污鬼,污鬼就出来。
37. 于是耶稣的名声传遍了周围地方。
到了下一个情节,我们发现耶稣已经下到迦百农,就是加利利海边的一座城。祂仍然是作为一位夫子,要叫瞎子看见。祂要证明祂在上一个情节中所宣告的,即“主的灵”在祂身上。在拿撒勒,人们看不到,听不到,也体验不到这一切,因为他们不信祂。但在拿撒勒之外,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正因为如此,祂的话语产生了强大的效果。如经上所记:“他们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里有权柄。”(路加福音4:32)
耶稣的话语具有难以置信的能力,这个观念将成为路加福音一个主导性的主题。虽然耶稣要医治患病的,洁净长大麻风的,并要赶鬼,但本福音的重点是祂的教导,以及祂话语的奇妙能力。当祂遇到一个被鬼附的人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清楚:“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的精气附着,大声喊叫说,唉!拿撒勒的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路加福音4:33-34)
污鬼在灵界有自己的住所,知道世人通常不知道的事情。例如,它知道神圣的真理对它的存在是一种威胁。毕竟,如果人们知道真理,就可以从邪灵的辖制中解脱出来。这样,邪灵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人,使他们痛苦,用无数种方式折磨他们。简而言之,他们将失去对人的控制——这将使他们痛苦不堪。
当邪灵被剥夺了疯狂和肮脏的快乐时,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就好像他们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是为什么污鬼喊着说:“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 9
污鬼完全知道它在和谁说话,它说:“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显然,污鬼能够感觉到耶稣话语的能力,乃是对它生命的直接威胁。它被暴露无遗。真理的光明照进黑暗,它感觉这是沉重的一击。 10
耶稣以至高的权柄说话,不许这个邪恶的魔鬼向它的受害者灌输虚假的信息,便斥责它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魔鬼无法抗拒耶稣的命令,便“从他身上出来,一点也没有害他”。
在这一情节结束时,注意众人的反应是很重要的。“众人都惊讶,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用权柄能力吩咐污鬼,污鬼就出来。”
众人的注意力显然集中在耶稣话语的能力上。耶稣没有使用神奇的程序,也没有神秘的仪式。祂只是说了一句话,鬼就听从了。首先且最重要的是,祂是神话语(圣经)的老师。正如我们在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情节中所看到的,也正如我们在本段赶鬼的情节中所看到的,圣经的话语蕴含巨大的能力,在物质世界是如此,在灵性世界也是如此。这既包括圣言的内在意义,也特别包括包裹内在意义的字面意义上的纯正真理。 11
本段情节的结尾是:“耶稣的名声传遍了周围地方。”很明显,人们对耶稣话语的能力感到惊讶。
医治更多的人
38. 耶稣出了会堂,进了西门的家。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有人为她求耶稣。
39. 耶稣站在她旁边,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她立刻起来服事他们。
40. 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
41. 又有鬼从好些人身上出来,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耶稣斥责他们,不许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他是基督。
下一个情节是上一个情节的延续。耶稣继续医治那些愿意被医治的人。这次是西门的岳母。她害热病甚重,他们为她担心,便求耶稣帮助。“耶稣站在她旁边,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
值得注意的是,祂斥责热病。这与上一个情节所用的词相同,那里记着耶稣“斥责”污鬼。“斥责”一词通常意味着语言的使用——使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耶稣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来驱逐诱发疾病、虚弱和发烧的因素。尽管耶稣有时会通过触摸来治病,但祂几乎总是选择使用语言作为祂治病的主要手段。其效果是即时而奇妙的:“她立刻起来服事他们。”
信息很明确:耶稣的话语具有治愈我们狂热心智的能力。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不是一句肯定或流行的说法抑或引用名言就可以的。必须是圣经的话语。神的话语。简而言之,必须是神圣的真理,是神为了消除虚假,治愈我们狂热的心智,使我们恢复理智而赐予的。 12
随着耶稣有医治大能的消息传开,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来找祂。“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路加福音4:40)祂手的触摸和口中的真理意味着魔鬼辖制的终结。耶稣忠于自己的使命,让受压迫的人得自由。
这不仅是“主悦纳人的禧年”,也是邪灵不能再用错误的思想和故意歪曲的经文来误导人的日子。耶稣所说的真理将堵住魔鬼的口,正如耶稣在旷野堵住魔鬼的口一样。
在这一情节结束时,我们读到,当鬼从人们身上出来时,他们喊着说耶稣是神的儿子。但耶稣“耶稣斥责他们,不许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他是基督”(路加福音4:41)。
在马可福音中,我们把这称为“弥赛亚的秘密”。我们说,在耶稣揭示祂的神圣身份之前,祂禁止邪灵谈论祂。虽然这是事实,但路加福音在这方面更进一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路加福音中,有一个主要的着重点,那就是悟性的发展。
因此,耶稣之所以禁止鬼说话,是因为它们喜欢撒谎,曲解经文,伪造真理,试探扭曲我们的悟性。 13
实际应用
当耶稣斥责鬼或叫鬼安静时,祂实际上是在说:“你要说的都是不真实的。”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重要的是要判断哪些观念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因此,“斥责”魔鬼,就是认出他们所说的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误导人的。随着我们学习经文,深化对真理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那些试图进入我们头脑的虚假信息。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神的话语,邪灵对我们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小。
继续传道
42. 天亮的时候,耶稣出来,走到旷野地方。众人去找他,到了他那里,要留住他,不要他离开他们。
43. 但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
44. 于是耶稣在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
耶稣的话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在本章中,这一直是一个主导性的主题。本章一开始,耶稣就被圣灵引到旷野,在那里受魔鬼的试探。每次魔鬼试探祂,祂都引用圣经的话来斥责它。当魔鬼第一次试探祂时,耶稣说:“经上记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当魔鬼第二次试探祂时,耶稣又斥责它,说:“撒旦,退我后边去吧!因为经上记着,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最后,当魔鬼第三次试图试探祂时,耶稣再次斥责它,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这些简短的遭遇表明,耶稣了解经文的力量——不仅仅是阅读经文的力量,还有说出经文的力量。在前两次遭遇中,耶稣说:“经上记着。”但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赶走邪灵的那一次)遭遇中,耶稣说:“经上说。”是的,耶稣了解话语的力量,并且在传道中有效地使用它。
因此,这一章以耶稣基于话语的力量所作的使命陈述作为结尾是最恰当的。祂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
是的,祂来是要医治疾病;是的,祂来是要赶鬼。但祂知道,祂的主要目的是传道——传神的话语,传福音给贫穷的人,报告被掳的人得释放,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最重要的是,祂是神圣言的传道人。通过正确理解神的圣言,耶稣将在人类的悟性中带来一场革命。这被称为“改造”(reformation,或重塑)。一旦实现这一点,它将导致新意愿的重生。 14
同时,祂有必要继续祂的事工,传扬神的道。因此,这一节以“耶稣在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结束。
Notas a pie de página:
1. 属天的奥秘2334:“在一切试探中,人会对主的同在和怜悯以及得救等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因为正经历试探的人心里忧愁,甚至绝望。他们大多数时候被保持在这种状态,好叫他们最终确认一个事实,即凡事都是出于主的怜悯,他们唯独靠主得救,他们自己全然是恶。在这些方面,他们通过战胜试探而得到证实。”
2. 属天的奥秘3318:“若不经历争战,或说若不经历试探,良善与真理不能在人身上结合。”另见属天的奥秘6574[2]:“在来世,主允许恶灵将善灵引入试探,从而注入邪恶与虚假。他们竭力而行,因为当他们如此行,他们就处于自己的生命和快乐中。但在这种时候,主既直接又间接通过天使与受试探的人同在,通过驳斥恶灵的虚假,驱散它们的邪恶来抵挡它们,从而给受试探的人带来力量、希望和胜利。因此,对于那些拥有良善之真理的人来说,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越来越深地植入他们的内心,得到更牢固的确认。”
3. 属天的奥秘10239:“受洗也意味着受试探,因为所有的重生都是通过试探来实现的。”另见属天的奥秘8403[2]:“若不经历试探,没有人能够重生。事实上,许多试探会接踵而来,一个接着一个。因为重生的目的是叫人的旧生命死去,新的属天的生命被植入。”
4. 详解启示录902:“启示录中说‘他们的行为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13),由于这意味着属灵的生命,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谈论这种生命是如何获得的,还要谈论它是如何被当今的信仰[这是一种“仅凭信心”得救的信仰]所摧毁的。属灵的生命只能通过遵守圣经的诫命而获得。这些诫命在十条诫命中作了总结,即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杀人,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图他人的财物。这些诫命必须行出来,因为当人行出来,他的‘行为’就是良善的,他的生命也成为属灵的。”
5. 属天的奥秘402[2]:“‘耶路撒冷’一词象征信仰属灵层面的事物。”
6. 详解启示录233:2:“那些按照唯信的教义思考和生活的人忽略好行为,因为他们相信这些行为不会影响人,或有助于人得救。”另见揭秘启示录684:“确认唯信的人之所以歪曲圣经的一切真理,是因为整部圣经都是按照诫命来对待生活的......确认唯信的人不按照圣经的诫命来思考生活。”
7. 属天的奥秘4406:“由于眼睛的视觉与悟性相对应,因此视觉也被归属于悟性......在日常语言中,当人们理解了,就说看见了。人们也会用光明、启蒙和清晰来指代悟性,或者反过来用阴影、黑暗和晦涩来指代悟性。诸如此类的术语因为对应而进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另见圣治233[7]:“人有责任从圣经或讲道中学习真理,把它们存入记忆,并对它们进行思考。因为悟性要通过存入记忆并从记忆进入思维的真理来教导意愿,也就是教导人该做什么。因此,这是改造的主要手段。”
8. 属天的奥秘402:“正如信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由一座城来象征一样,所有教义上的东西也由犹大和以色列的诸城来象征,每一座城在命名时都象征某个具体的教义。”另见属天的奥秘2268:“在圣经中,就真理而言,人的心智被比作一座城,也被称为一座城;而就存在于真理中的良善而言,人的心智被比作那城的居民,也被称为居民,因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相似性。如果人心智思维中的真理缺乏良善,那么他就好像一座没有居民的城,因此是空的。”
9. 天堂与地狱429:“我听见一个灵在感受到来自天堂的气息时大声喊叫,好像受到了内在的折磨;但当来自地狱的气息到达他身边时,他就变得平静而快乐了。”
10. 真实的基督教224[3]:“因为魔鬼和撒旦一嗅到神圣真理的气息,就投入深坑,冲进洞穴,小心翼翼地关闭入口,不留一丝缝隙。因为他们的意愿受制于邪恶,他们的悟性受制于虚假,因此与神圣的良善和神圣的真理相对立......他们一嗅到相反的气息,就从头到脚受到沉重的打击。”
11. 详解启示录1086[6]:“圣经字面意义上的力量能够打开天堂,从而实现交流与结合,同时也能够抵挡虚假与邪恶,从而抵挡地狱。人若从圣经的字面意义上获得纯正的真理,就能打破和驱散整个魔鬼的团伙,以及它们用来施展力量的无数诡计,而且就在一瞬间。”另见真实的基督教224:“此外,圣言还产生许多其它效果,这与其中真理的力量有关。它是如此巨大,乃至令人难以置信。在那里,它的力量足以倾覆大山小山,把它们挪到远处,投在海里。简而言之,从圣言所发的主的力量是无限的。”
12. 真实的基督教224[3]:“神作为道降世为人,以便救赎世人。因为神通过祂的人性,也就是神圣的真理,给自己披上大能,以便推翻和制服当时已迫近天堂的地狱势力。祂成就这些,不是通过口头语言,而是通过神的道,也就是神圣的真理。”
13. 揭秘启示录703:“魔鬼渴望歪曲真理......他们在虚假的基础上做推理。”
14. 真实的基督教587:“新生的第一步被称为改造,它与悟性有关,第二步称为重生,它与意愿有关,由此也与悟性有关......悟性教导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由于人既能产生善的意愿,也能产生恶的意愿,所以人必须通过悟性来改造。当人看到并从心里承认恶就是恶,善就是善,并认为应该选择善,他就处于所谓改造的状态。但当意愿[在悟性的指导下]引导人避恶行善时,重生的状态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