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Swedenborg's Works

 

天堂与地狱 #2

Study this Passage

  
/ 603  
  

2.(上)天堂

一、主是天堂的上帝

首先必须知道谁是天堂的上帝,因其它的一切都取决于此。在整个天堂,唯独主被承认为天堂的上帝。 1 天使所说的,正如主自己所教导的:

祂与父原为一;父在祂里面,祂在父里面;人看见了祂,就是看见了父;一切的神圣都来自祂。(约翰福音10:303814:9-1116:13-15

我常与天使谈论这件事,他们始终如一地声明,在天堂,他们不能将上帝 2 分为三位,因为他们既明白也感知到上帝为一位,且这“一”在主里面。他们还告诉我,世上教会里的人离世进入到灵界,若有三位上帝的观念,就不被允许进入天堂,因为他们的思想从一位游移到另一位,而在天堂,不可以 3 思“三”说“一”。 4 在天堂,每个人出于自己的思想说话,言语是思想的直接产物,或者说是思想在说话。这意味着,如果人们在世上将上帝分为三位,对每一位都有不同的观念,而且不能合而为一于主,并专注于祂,那么,这些人不能被天堂接受,因为在天堂,所有的思想都是交流的,若进来的人想“三”说“一”,就会立刻被认出来并被拒绝。

然而,应当知道,凡没有将真理(truth)与良善(good)分离、或者说没有将信(faith)与爱(love)分离的人,在来世(other life) 5 接受教导时,都会接受“主是宇宙的上帝”的天堂观;而对于那些将信仰星(faith)与生活(life)分离、也就是没有按照真正信仰的诫命生活的人来说,就不同了。

Footnotes:

1. 【英15】史威登堡在这里指的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概念:父(上帝)、子(基督)和圣灵。神性三位一体要素的统一,加上主(Dominus)在神学上的卓越地位,构成了史威登堡最常见和最突出的重点之一(唯一在重要性上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他的关于圣经、以及信仰与行为不可分离的教导)。他认为他那个时代的三位一体论本质上是灾难性的三神论,导致崇拜三位神而不是一位。他认为耶稣从受孕开始就具有内在的神性和外在的人性。通过类似于我们自己与试探争战的“争战试探”的过程,神性逐渐改变或“荣耀”了人性。史威登堡使用“主”这个词,始终指的是内在的神性(见下面的注释 【英17】),或者是指复活升天的基督——作为无限神性(祂本身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最充分可能的自我揭示。祂不同、但又合一于“父/造物主”和“圣灵”。这个定义出现在《属天的奥秘》(14)中,并在此后始终一致。他的关于三位一体神学最完整的连续段落是在他1763年的著作《主》和他 1771年的著作《真实的基督教》(5-184)前三章。【中】主是唯一真正的人,是至伟至大的人(人类不是真正的人,只是主的形像),主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灵、人性、人身等等)全然都是神性的。主在世复活时,肉身也复活了。如果对主有这样的认识,就能敏锐的感觉到哪些说法是妥当的哪些说法是不妥当的。因此,本英文注释中“人性”,更准确地说,是“人”,既包括“人性”,也包括(复活后)“身体”等(参阅下文78节);“父、子和圣灵”都合一于主,严格地说,只有一位。“三位一体”的说法极易误导人,说“三一”或“圣三一”更贴切。

2. 【英17】史威登堡使用实质性形容词 “神性”( Divinum,Divine)来表示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各个方面,几乎是唯一特有的优先于“上帝”(Deus,God)的表述,并作为“圣三一”的一致替代词。“神性”也指圣三一中每个“位格”的品质,将其结合为一体,如第3节“主的神性”(Divinum Domini,the Lord's divine nature)。【中】实质性形容词(substantive adjective)不修饰句子中的名词,它代替名词,在拉丁语中经常出现。史威登堡所用的“神性”一词,不仅指上帝的本性实质,也包含祂的形像(人身),可以说是全备的关于上帝属性的集合。笔者以为,这同时也避免了西方语境中对“God”一词的滥用和歧义。中文语境中有类似的情况,即“神”一词内容过于宽泛,被滥用、歧义多,而“上帝”一词在习惯上更明确地专指圣经所启示的独一真神。另外,中文“神性”一词仍着眼于上帝神圣的属性,至少缺失形像、位格的部分,这也是我们在习惯上说“敬拜上帝”而不说“敬拜神性”缘故。故在本书中,将“the Divine”、“the Divine being”译为“上帝”,在特别强调“神圣属性”的地方,仍译为“神性”。

3. 【英18】在对基督教末世论中审判的传统观点、以及救赎信仰进行重大重构时,史威登堡把灵界(spiritual world)的审判描述为将我们性格和最根本动机的本相与灵性生活的客观现实进行校准的内在导向的过程。下文的510511节描述了恶灵与善灵的分离,展示了“灵人自己扎进”地狱。下文545550节的标题为“主不会将任何人投入地狱:人将自己投入地狱”,而且他在文中多次发展了这个观念。第2节中的“不允许”(non licet, not allowed)和“拒绝(驱逐)”(rejiceretur, sent away),是指自我审判,这同样适用于第3节中的“沮丧”( demittuntur,let down)和“放逐”(relegantur,banished)。这些用语反映外在审判的表象,在著作中并不常见。【中】灵界遵循的是“同类相吸,异类相斥”的原则。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进天堂,但如果一个人内在的生命状态与天堂不相配,他在天堂只会觉得痛苦万分(参见本书的54节),事实上,他自己会逃离天堂,被自己的欲望牵引,最终到达与自己的生命状态相一致的环境。

4. 在来世,基督徒被检查,以查明他们的独一上帝观,结果发现他们持有三位上帝的观念(23295256107361073810821);在天堂,承认神性的三一在主里面(14151729200552569303)。【英19】我们可以猜想这里是在委婉地引用著作中的一个声明,史威登堡指出该声明为亚他那修信经(Athanasian Creed),大意是“依照基督教真理,我们有义务承认每一位(格)在祂自身的权柄上如同上帝和主,但我们被天主教信仰禁止说有三位神或三位主。”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参见《主》(55)、《新教会真道简述》(35)、尤其是《真实的基督教》173:2:“所以,要当心,免得你心里潜伏着三神观,却有口无心地发出‘一神’的话语。如果这样,记忆之上的理智(intellectus,understanding)思想三神,而记忆之下的理智则能使口唇说出‘一神’。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从一边跑到另一边,扮演两个角色,在这一边说一件事,在那一边又说相反的事,通过自相矛盾的表演,在一边是智者,而在另一边则是愚者。”

5. 【中】“来世”(other life),也可译为“来生”,在史威登堡著作中是指离开人世进入到灵界后的灵魂(生命),他们最终要么永远的生活在天堂要么生活在地狱。不是指那种灵魂重新回到肉身、继续生活在人世的“轮回”的来生。史威登堡著作中未提及“轮回”,不支持这一说法。由于“other life”是在灵界的生命,有时等同“灵界”。在本书中,谈到肉眼可见的自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时,称之为“自然(界)”、“世上”、“尘世”、“属世”和“世界”等;谈到灵性的存在(或层面)和灵性的世界时,称之为“属灵”(属于灵性的)、“灵界”等;在谈到更内在的灵性状态和层面时,称之为“属天”的状态和层面。通常“属世”(表示属于自然物质世界或人类社会)、“属灵”(表示属于灵性的存在或状态)和“属天”(表示更为内在的、更高的属灵状态和层面)并列使用,表示不同的性质、状态和层级。

  
/ 603  
  

Thanks to our partners fo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From Swedenborg's Works

 

真实的基督教 #694

Study this Passage

  
/ 853  
  

694. 记事三:

后来, 我向前面提到的雅典娜城望去, 听见那里有不寻常的喊叫声, 夹杂着几分嘲笑, 几分愤怒, 几分悲哀。 然而却没有因此不协调, 而是很和谐, 因为声音不是并列的, 而是交织在一起。 在灵界, 人能通过声音清楚感知情感的种类与混和。 我从远处问: “出了什么事? ”他们说: “一位信使从基督教界的新人首次出现的地方来了, 说他从世上来的三人那里听说, 他们在世时和其他人一样, 都认为死后祝福与快乐会止息全部劳作。 因为凡是工作, 无论行政的, 公务的还是体力的, 都是劳苦, 只有摆脱这些才能安歇。 这三人现被我们的信使带来了, 正站在门口等候, 所以引起一阵喧哗, 他们商讨后决定, 这三人不能象以前那样被带到帕尔纳索斯山上的帕拉斯神殿, 而应到大礼堂, 以便他们能披露基督教界的新闻; 已派人正式引见他们。 ”我在灵里, 对灵来说, 距离取决于情感的状态, 然后我有一种渴望, 想亲眼看一看, 听一听, 于是, 我发现自己当下就在这里, 看见他们被带进来, 听到他们交谈。

在大礼堂, 年长和更有智慧者坐在两侧, 其他人坐在中间。 他们面前有一个高台, 年轻人引导三个新人和信使庄严穿过礼堂中间, 来到高台上; 一阵沉默后, 一个年龄大点的向他们致意, 并问道:

“你们从地上带来什么新闻? ”

“新闻有很多, 但请告诉我们, 你们想听哪方面的? ”

“关于我们的世界和天堂。 ”

“我们到精灵界不久, 听说无论这里还是天堂, 都有行政机构, 政府部门, 公职, 生意, 各种科学研究和伟大著作。 我们原以为从尘世转到或移居灵界后, 必进入永恒的安息, 摆脱一切劳作。 但是, 工作不就是劳作吗? ”对此, 年龄大点的回答说: “你们将摆脱劳苦的永恒安息理解为永远的无所事事, 一直坐着, 躺着, 用力吸入快乐, 大口喝下喜悦吗? ”听到这句话, 三人哂然一笑, 说: “我们的确有这样的观点。 ”然后他们被反问: “喜悦, 快乐与幸福和无所事事有什么共同点? ”

“无所事事的结果是, 意志变得消沉, 而不是焕发, 或说人变得死气沉沉, 而不是富有活力。 你们自己想象一下, 若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着, 双手交叉, 眼睛垂下, 同时却被快乐的氛围环绕, 他的脑袋与身体岂不昏昏欲睡? 他脸上的生动表情岂不垮塌? 最终, 他的每根纤维都会松懈, 以致他来回摇摆, 直到倒在地上吗? 除了精神的舒展外, 还有什么能保持整个身体系统张驰有度呢? 除了快乐履行的行政职责和工作任务外, 还有什么能舒展精神? 所以, 我要告诉你们天上的这则消息: 那里有政府, 各个部门, 上下级法院, 以及工艺和工作。 ”

当三个新人听到天堂还有各级法院时, 就说: “这是为何? 所有在天堂者不都是被神启示和引领吗? 他们怎会不知道什么是公平正义呢? 那里有裁判的需要吗? ”年龄大点的回答说: “在这个世界, 我们被教导与学习何为善与真, 以及何为公平公正, 和尘世一样。 我们不是从神直接学习这些东西, 而是间接从其他人。 所有天人, 就象所有世人一样, 都貌似凭自己思真行善, 这善与真取决于天人的状态, 所以并不纯粹, 而是混杂的。 此外, 天人有的简单, 有的聪明, 聪明者必能对公义作出判断, 而简单者则由于简单无知怀疑它, 背离它。 但因你们来这里时间不长, 所以若你们愿意, 请随我到我们的城市, 我们会向你们展示一切。 ”于是, 他们离开礼堂, 一些年长者与他们同行。 先来到一座大图书馆, 它按学科被分成了较小的藏书。 三个新人看到这么多书, 惊奇道: “这个世界也有书籍吗? 羊皮纸, 纸张, 笔与墨水从哪来的? ”年龄大点的答道: “我们发觉, 你们在世时以为这个世界是空的, 因为它是灵性的。 你们有这种观念, 是因为你们认为灵性是抽象的; 抽象的东西就是什么也没有, 因此仿佛是空的。 然而, 这里的一切都是丰满的。 这里的一切都是实质的, 不是物质的, 物质起源于实质。 现在在这里的我们是灵人, 因为我们是实质的, 不是物质的。 由于这个原因, 物质世界的一切在这里都有完美地存在; 所以我们有书籍, 著作等更多东西。 ”当三个新人听到“实质”一词时, 就确信无疑了, 因为他们看见这里有书籍, 听到说物质起源于实质。 为使他们进一步信服, 他们被带到文士之家, 他们正在誊写该城智者的著作。 他们仔细观看书写, 惊讶于它的整洁和优雅。

之后, 他们被带到研究机构, 高中, 大学, 以及举行文学比赛的地方。 这些比赛有的被称为赫利孔少女比赛 (games of the Heliconides), 有的被称为帕纳萨斯少女比赛 (of the Parnassides), 有的被称为雅典娜少女比赛 (of the Athenaeides), 有的被称为泉水少女比赛 (the Virgins of the fountain)。 他们说, 这些比赛之所以如此命名, 是因为少女代表对知识的情感, 人的聪明才智取决于对知识的情感。 如此称谓的比赛都是灵性操练和技能测试。 后来, 他们被带到该城各个地方, 拜访了统治者 (ruler), 管理者, 以及行政官员, 这些人向他们展示了工匠以灵性创作的奇妙作品。

参观完毕, 年龄大点的又和他们聊起摆脱劳作的永远安息, 就是死后幸福快乐之人所获得的那种。 他说: “永远安息并非无所事事, 因为那会使精神, 因此也使整个身体陷入倦怠, 麻木, 迟钝与困乏的状态。 这不是生命, 而是死亡, 更不是天上天人的永生。 所以, 永远安息是消除所有这些病态, 使人存活的安息; 它无非是鼓舞心智的东西, 是振奋, 活跃, 娱乐心智的某种追求或工作。 这一切靠“用”来实现, 心智通过‘用’, 为了‘用’而劳动。 鉴于此, 主视整个天堂为“用”的载体, 使得天人成为天人的, 正是他的‘用’。 ‘用’的快乐承载着他, 如同水流承载船只, 赋予他永远的平安, 以及平安所给予的一切。 这才是免于劳作的永远安息所表达的意思。 天人活跃的程度取决于他的心智献身于‘用’的程度, 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 即人享受契合之爱, 连同伴随它的生机, 活力和快乐的深度, 取决于他献身于真正‘用’的程度。 ”当三个新人确信永远安息并非无所事事, 而是某种有用工作的乐趣时, 一些少女走过来, 向他们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女红刺绣, 并把这些刺绣赠送给他们。 然后, 就在新人即将离开时, 少女唱了一首歌, 以天籁之音表达了对有用工作的情感, 以及随之而来的乐趣。

  
/ 853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