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43: Study Chapter 21

     

探讨马太福音第21章的含义

参见书目信息

第二十一章

翻译:觉醒


凯旋进入耶路撒冷


1. 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

2. 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你们解开,牵到我这里来。

3. 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4. 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

5. 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和驴的驹子。

6. 门徒就照耶稣所吩咐的去行,

7. 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让耶稣骑上。

8. 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

9. 前行后随的众人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门徒跟随耶稣上耶路撒冷,来到橄榄山(21:1)。在圣经中,山(因为它的力量和高度)表示神的崇高,特别是神的爱。橄榄(因为它金黄色的油和抚慰伤口的能力)则表示神的怜悯和医治的能力。因此,耶稣在橄榄山上的画面表明,无论祂要做什么,都将本乎祂内在的神圣之爱。 1

耶稣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发祂的两个门徒,到村子里去牵一头母驴和一头公驴(驴的驹子)来。这让我们想起了撒迦利亚的预言:“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和驴的驹子。”(撒迦利亚9:9

门徒照耶稣的吩咐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让耶稣骑上。祂已经准备好开始所谓的“凯旋进入”耶路撒冷。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经文只是说他们“让耶稣骑上”。这是说他们让耶稣坐在衣服上吗?还是说他们让耶稣骑在两头驴上?或者,这是否意味着耶稣骑在一头驴上,然后牵着另一头驴?仅从字面陈述来看,即使是最忠实的译文,也很难确定它的意思。然而,当我们考虑这一事件的属灵含义时,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耶稣是骑在两头驴上,正如文字所示的。如经上所记:“他们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让耶稣骑上。”(21:72

由于圣经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所以我们需要仔细考虑耶稣骑着一头母驴和一头公驴进入耶路撒冷是什么意思。总的来说,雌性和雄性代表了属灵生活的两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良善(一头母驴)和真理(一头驴的驹子)。耶稣坐在两者上面,使它们紧紧靠在一起,带领它们前行。与此同时,耶稣坐着的门徒的衣服,以及铺在路上的棕树枝(21:8),代表与母驴和公驴所代表的更高原则有关的每一种衍生的良善和真理。 3

这就是耶稣骑着驴和驴驹,从橄榄山凯旋进入耶路撒冷所呈现给我们的美丽画面。在祂之下的是人类心灵的每一个原则,就是由驴和驴驹,以及门徒搭在两头驴上的衣服,还有众人铺在路上的衣服和从棕榈树上砍下的树枝所代表的。这是一幅人的心灵完全顺服主引导的画面。 4

这是一个欢庆的时刻,不仅对那些来到耶路撒冷见证耶稣凯旋的人来说是如此,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随着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表明祂即将作王,我们可以承认我们里面的一切都顺服祂的权柄,也可以和众人一起呼喊:“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21:9


洁净圣殿


10. 耶稣既进了耶路撒冷,合城都惊动了,说,这是谁?

11. 众人说,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12. 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13. 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14. 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15. 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

16. 对他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耶稣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17. 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宣称主是我们的王是一回事,欢迎祂在我们生命中作王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和呼喊“和散那”的众人一同欢喜,这是希伯来人呼喊“耶和华啊,求你拯救我们,使我们亨通”(诗篇118:25)的回声。在我们内心,有一个部分希望事情能如此简单。如果我们仅仅通过呼求主就能从罪中得救,正如圣经字面的教导似乎表明的那样,那我们就不用做什么了。但我们若要真的得救,就需要自己努力。主不能拯救我们,除非我们愿意深入省察自己的心,承认那些违背主旨意的思想和欲望,与之争战,并祈求从中得到释放。 5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通常看起来也不像一场胜利的游行。因此,正当我们接待主,欢迎祂进入我们生命的时候,祂却进入了圣殿——我们内心最神圣的地方,那里隐藏着我们最深的思想和情感。这本来应该作神的殿,将主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分别为圣,作为虔诚敬拜和恒常祷告的地方。然而,当耶稣进入圣殿时,祂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敬拜和祷告。相反,祂发现殿里尽是图利的买卖人。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写照——每当我们的心被个人得失和物质利益所占据,而不是专注于神和天国的时候。

诚然,耶稣进入我们的生命(正如祂进入耶路撒冷)是为了祝福我们。但在祂能够祝福我们之前,我们需要除去一切阻碍我们体验祂的同在和遵行祂的旨意的思想和情绪。所以我们读到:“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21:12

这一引人注目的事件描绘了耶稣如何进入我们的心,赶走那些会夺去我们对神的信心的盗贼和强盗。人心就像一座圣殿,应该摆脱自私的利益。它应该是一个圣洁的地方,一个神圣的居所,要作为“神的家”,在主来的时候准备好迎接祂。所以,当耶稣洁净圣殿时,祂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21:13

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些话,我们会倾向于蔑视那些腐败的宗教领袖和那些在殿里做买卖的生意人。虽然他们利用圣殿来谋取私利肯定是一种亵渎,但现在指责他们是没有意义的。相反,我们应该省察自己的心灵和思想,承认自己也可能像那些宗教领袖一样,利用宗教来谋取私利。我们也可能利用圣经和信仰来为自私的野心辩护,促成自己的计谋,并将蔑视他人的情绪正当化。 6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宗教领袖从服事中牟取暴利,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他们的会众却在挨饿。这是一个宗教被用来谋取私利的显著例子。此外,每当神职人员把属于其圣职而不属于其个人的尊贵和荣耀归给自己时,他们也是在利用宗教谋取私利。他们“窃取”了唯独属于神的尊贵和荣耀,将它们归给自己。他们使神的殿变成了贼窝。每当我们把所思的真理(兑换银钱)和所行的良善(贩卖鸽子)归给自己,为自己的成就邀功,而不是把一切归于神时,我们也是在窃取神的尊贵和荣耀。 7


从婴孩的口中建立了能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耶路撒冷的圣殿已经完全败坏了。神圣的崇拜在祭司手中变成了一种自我膨胀的形式。他们自以为聪明,骄傲自大。教义的真理和圣经的字句在一个谋取私利的宗教机构手中被歪曲和亵渎了。

当神藉着耶稣的生活和教导来到世上时,其使命的一个核心是恢复人们对圣经的正确领悟。这体现在祂洁净圣殿的努力上。当然,也有一些人对耶稣的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们代表我们心中不愿改变的部分。这些自私的堡垒极力抵制我们驱逐它们的任何努力。

但我们心中还有一些部分是欢迎耶稣的。这体现在当耶稣还在殿里的时候,有瞎子和瘸子来到祂面前,请求医治(21:14)。这是一幅我们愿意亲近主的画面,谦卑地承认我们灵性上的盲目,若没有真理之光的指引,我们必要跌倒。我们的意愿原是好的,但我们承认我们一直在黑暗中跛行,因为缺乏属灵的悟性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耶稣对我们的这些状态做出了回应,随时准备提供我们所需的医治性真理。因此,我们读到耶稣“治好了他们”(21:14)。 8

在殿里,并非没有人看见这次医治。不仅宗教领袖看见了,孩子们也当场见证了。这些孩子代表我们身上永远不会失去的纯真,那些深厚而纯真的情感,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与我们同在。正如两千年前他们在殿里一样,现在他们也与我们同在,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在我们的圣殿里。这是我们的一部分,一次又一次地呼喊,不仅在圣殿外的街道上呼喊,也在圣殿里呼喊。因此,我们读到:“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21:15

宗教领袖看到所发生的一切,并听到孩子们呼喊,就非常恼怒,不仅因为他们在圣殿里呼喊,而且因为他们在赞美耶稣。更糟糕的是,这些孩子正在重复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时众人在街道上的呼喊:“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这话是欢迎耶稣作为那将要来的王,拯救他们。

因此,宗教领袖质问耶稣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21:16)耶稣不仅听见了,还因为他们的赞美而称赞他们。“是的,”祂说,“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21:16

这些“婴孩”和“吃奶的”代表我们里面的某些部分,无论我们心灵的殿在什么程度上被盗贼和强盗亵渎了,它们仍然能够荣耀和赞美主。正是因为这些储存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温柔的状态,我们每个人总是有(得救的)希望。虽然这些状态看起来软弱无助,但它们实际上是我们的力量,因为它们承认唯独主才是我们生命的力量。正如希伯来圣经中所记的:“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诗篇8:1-2

正如圣经的话语能让我们里面的敌人闭口一样,耶稣也暂时闭住了宗教领袖的口。他们哑口无言。耶稣便继续前行。如经上所记:“他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21:17


树与山


18. 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

19. 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20. 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21. 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22.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洁净耶路撒冷的圣殿代表主进入我们的心,赶出一切自私的意念和傲慢的态度。结果,我们发现我们里面还有“盲目”和“跛脚”的地方,也有像孩子一样谦卑的地方。这些地方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刻,我们都需要主的引导。就这样,我们心灵的殿被主重新安排。被埋藏了许久的“末后的”东西(属天的思想和情感)重新浮现出来,再次成为“首先的”,而这一次,它们不会被噤声。相反,它们在我们里面呼喊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主还希望这些属天的思想和情感能在于人有益的服务上得到实现。我们奉主的名所行有益的事,都是祂的食物。祂渴望(hunger,饥饿)看到我们彼此相爱,互相服务。因此,在下一情节的开始,我们读到耶稣第二日清早起来,回城里去。在路上,祂饿了。祂停在一棵无花果树旁,要吃无花果树的果子,但发现上面除了叶子,什么也没有(21:18-19)。在某个层面上,这棵只有叶子的无花果树代表当时腐败的宗教机构。它教导真理(叶子),却不照着真理生活(果子)。然而,在更内在的层面上,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代表我们沉迷于天国的知识,却不追求过天国的生活。我们学习大量的真理(叶子),却不行任何良善,也就是说,我们不结果子。 9

正如果树应该结出果子,而不仅仅是叶子一样,人类生来就是为了服务他人,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如何服务。为了戏剧性地展示如果我们花时间学习真理,却不照着真理行善,会发生什么,耶稣对无花果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结果,“那无花果树立刻就枯干了。”(21:19)通过这个例子,耶稣教导我们,如果我们不将所知的真理付诸实践,它就会枯萎和死亡,正如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在门徒眼前死亡一样。

门徒看见了,便希奇,问耶稣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21:20)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21:22

在这里,耶稣说了一个伟大的应许;如果我们行两件事,应许就会实现。首先,我们必须愿意放下把追求知识看得比献身于有用的服务更重要的倾向。这被描绘为无花果树长满了叶子,却不结果子。我们应该记住,知识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人子(圣经的神圣真理)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而是要服事人。

第二,我们必须愿意放下爱自己和爱世界胜过爱主和爱邻舍的倾向。我们绝不能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骄傲自大,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人相处。这些态度被描绘为大山,必须投在海里。正如先知记着说:“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以赛亚书40:4)又说:“万军之耶和华必临到一切骄傲狂妄的,一切自高的都必降为卑......骄傲的必屈膝......在那日,唯独耶和华被尊崇。”(以赛亚书2:14-1710

我们若努力移除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即只追求知识,不追求服务),以及骄傲狂妄的大山,耶稣便应许行奇妙的事。“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21:22)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祷告的应允不是仅仅来自于信。我们必须首先移除不结果子的树和骄傲狂妄的大山!


再次进入圣殿


23. 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24. 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25. 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的,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26. 若说从人间来的,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27. 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在利用无花果树和大山教导门徒以后,耶稣回到圣殿。祂立即受到宗教领袖的质问:“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21:23)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问了他们一个问题:“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21:25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宗教领袖要考虑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考虑的。施洗约翰代表圣经的字句。在某种程度上,它来自于人,因为它是由人写的,包含了他们对神和通往天堂的生活的许多误解。然而,它也是从天堂来的,因为它包含了无限的神圣真理。即使是那些误解,当更深入地理解,并按照其内涵加以解释时,也包含了美妙的真理,等待凡有耳可听的人去领受。

所以答案是,脱离内在含义的字面含义是来自于人的。但是,当人们看到它的内在含义时,它是来自天堂的。正如施洗约翰为耶稣的降临预备了道路一样,圣经的字句也为内在含义的降临预备了道路。

然而,宗教领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说约翰的权柄是从天上来的,耶稣就可以问:“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21:25)反之,如果他们说约翰的权柄是从人间来的,他们就会得罪那些相信约翰是先知的百姓。所以他们只好说:“我们不知道。”(21:27

这些描述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富有表现力,显出主有能力使骄傲的人降卑。这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骄傲的必屈膝。”知识渊博的宗教领袖为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感到自豪,却无法回答耶稣的问题。他们只能说:“我们不知道。”傲慢的宗教领袖再一次被耶稣的智慧堵住了口;祂来就是要使每一个卑微的山谷升高,使每一座骄傲的大山降卑。 11


两个儿子的比喻


28. 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

29. 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

30. 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

31. 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

32. 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还是在圣殿里,耶稣讲了一系列的比喻,揭露了宗教领袖的真实动机。第一个比喻论到一位家主,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说他不去葡萄园里作工,但后来懊悔了,就去了。但第二个儿子的做法正好相反。他说他会去葡萄园里作工,但他没有。耶稣说:“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21:31)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但它远不止于此。这是针对当时与耶稣对峙的宗教领袖的比喻。那些说自己会在葡萄园里作工,实际上却没有的正是他们。他们可能在圣殿和社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就耶稣而言,他们没有遵行天父的旨意。

但也有一些人(如罪人、税吏和娼妓)最初拒绝遵行天父的旨意,但后来懊悔了。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归向他们的天父,决心遵行祂的旨意。这就是耶稣所说的那些人,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21:32

通过这些话,耶稣进一步消除了比喻是针对谁的模糊性。这是针对宗教领袖的,他们不信施洗约翰的话,也不接受主的引导。他们继续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是按主的旨意行事。每当我们拒绝按照施洗约翰的直白教导(圣经直白无误的真实教导)生活时,我们也是一样。即使是税吏和娼妓也可能懊悔,决定接受圣经的基本真理,作为他们生活的指南,但宗教领袖却不然。因此,税吏和娼妓倒比宗教领袖先进神的国(如果他们能进的话)。 12


凶恶园户的比喻


33.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

34. 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35.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

36. 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

37. 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38. 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了他,占了他的产业!

39. 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40. 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

41. 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42. 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43. 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44. 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

46. 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耶稣接着讲了另一个比喻,表面上是说一个家主把他的葡萄园租给园户,但实际上是说宗教领袖。如果前一个比喻还不够直接,不足以让宗教领袖明白,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比喻就逐渐表明了是指责他们的。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把真正的宗教,符合神对人类旨意的宗教,比作“葡萄园”。葡萄园的主人是主,祂最初雇用的园户是当时的宗教机构,特别是在耶路撒冷圣殿里供职的宗教领袖。

一开始,耶稣有意把该比喻与宗教领袖的联系说得很模糊。祂只是说:“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把它租给园户。”(21:33)到了收获的季节,家主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21:34)。这里我们再次注意到,主强调的是果子。主希望看到我们在葡萄园里劳碌的成果;祂希望我们参与对他人有益的服务。这是祂的渴望。(见21:1813

但园户没有给他们果子。相反,“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21:35)他们不仅不给果子,还残忍地虐待和杀害前来收果子的人。耶稣在这里指的是在祂以前来的许多先知。他们都告诫百姓应该归向主,从心中除掉邪恶,过公义的生活。但是百姓,尤其是宗教领袖,拒绝听从。相反,正如耶稣在山上宝训中所说的,他们“逼迫在你们以前的先知”(5:12)。

当耶稣说家主的仆人被殴打、杀害和被石头砸死时,祂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当时人心已经变得如此刚硬,以至于对任何试图纠正它的尝试都感到恼怒。希伯来圣经记载了许多例子,提到神的先知是如何被对待的,他们都告诫人们应该归向主。例如,我们读到:“以色列人离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列王纪上19:10)“耶洗别杀了耶和华的众先知。”(列王纪上18:4)“你们自己的刀吞灭了你们的先知,如同残害的狮子。”(耶利米书2:29-30)这种不顾一切拒绝先知的历史并没有停止。甚至在耶稣的时代,先知施洗约翰也被拒绝,然后被监禁,最后被斩首。

同样,宗教领袖也拒绝了任何软化他们刚硬心肠的努力。人类正走向灵性的毁灭。神除了亲自来到世界,没有别的办法。因此,我们读到:“后来他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了他,占了他的产业!”(21:38

耶稣是在说祂自己是“家主的儿子”。祂知道宗教领袖从心里想要除灭祂。他们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否认神圣的真理来保证他们的权力和地位,维持他们的影响力。每当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逃避遵守诫命来找到幸福时,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的逃避和否认可能表现为自我防备的谎言,或者为不遵守诫命寻找借口,或者用巧妙的方式扭曲事实,为我们自私的欲望辩解。这样的方式和机会是无数的。然而,每当我们如此行,我们都是在杀害家主的儿子,以为我们可以“占了他的产业”,获得我们所认为的幸福。耶稣是这样说的:“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21:39

宗教领袖仍然没有看到他们与凶恶园户之间的联系。于是,耶稣问他们:“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21:40)他们不知道耶稣是指着他们说的,也不知道主要怎样待他们,就回答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21:41

宗教领袖的回答显示了他们对神的错误认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葡萄园的主人乃是神自己,就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这样的神观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识层次,或者说,是基于他们内心的意念。他们根据自己的本性来看待神,将祂视为一位复仇和毁灭的神。 14

当宗教领袖说这些凶恶的园户应该被除灭,因为他们杀害了他的儿子,他们就是在为他们一直以来对待耶稣的方式谴责自己。再者,他们也是在预言他们所代表的宗教机构的最终灭亡。它将从他们手里夺去,赐给别人。当他们补充说,葡萄园的主人不仅要除灭那些恶人,还要“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这一点就显而易见了。

“按着时候交果子”这个美丽的短语虽然是宗教领袖说的,却包含了得福的真理。每当我们做一些无私的服务,承认其中的爱、智慧和能力都是来自主时,我们就是在“按着时候交果子”。 15

到目前为止,宗教领袖仍然没有抓住重点。我们若相信这个比喻只是指着当时的宗教领袖说的,我们也没有抓住重点。比喻也是为我们说的,不只是为他们说的。它说的是当真理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倾向于拒绝它,而不是按照它生活。虽然比喻中的语言是很强烈的,但我们有必要明白,每当我们拒绝按照真理的教导生活时,我们就以某种方式摧毁了我们里面的真理。真理若不活出来,就会枯萎和死亡,就像前面比喻中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一样。

现在,耶稣对宗教领袖直言相告。是时候让他们知道,这个比喻,就像前面的比喻一样,是指着他们说的。祂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21:42)接着又说:“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21:43)如果他们之前不明白,现在一定明白了。耶稣说:“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最后,祂说:“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得粉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21:44

这块石头是什么?耶稣已经说了,这是“匠人所弃的石头”。这也是耶稣在彼得承认祂是永生神的儿子时所提到的石头。当时,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16:18)这也是耶稣在结束山上宝训时所提到的石头,祂说:“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7:24)这也是多年前以赛亚所提到的石头,他说:“他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两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圈套和网罗。许多人必在其上绊脚跌倒,而且跌得粉碎。”(以赛亚书8:14-15

这就是比喻的结尾。耶稣是在告诉宗教领袖,无论谁听了祂的话并且遵行,就能像建在磐石上的房子一样屹立不倒。然而,人若怀疑祂的话,他不仅会“跌在石头上”,而且要“跌得粉碎”。“跌在石头上”是质疑神圣的真理,“跌得粉碎”则是完全拒绝真理。

随着这段情节的结束,宗教领袖似乎终于明白了:“他们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21:45)不幸的是,他们依然故我,不愿认清自己,也拒绝相信这是要求他们悔改的呼召。相反,他们非常恼怒,想要“捉拿他”。但他们没有采取行动,因为他们害怕那些以耶稣为先知的百姓(21:46)。


一个实际应用


接受批评可能是一件难事。一个过度膨胀、自高自大的自我拒绝被人贬低。但是,忍受自尊心的伤害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比顽固地抵制批评并憎恨批评的人好得多。“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篇51:17

脚注:

1详解启示录 405:“耶稣从橄榄山往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受苦,表示祂所行的一切都是出于神圣的爱,因为橄榄山表示这种爱。”另见 属天的奥秘 9780[12]:“橄榄山在属于爱与仁的良善方面代表天堂。”以及 属天的奥秘 886:“橄榄油和香料被用来膏立祭司和君王,橄榄油也被用来点灯。橄榄油被用来膏抹和点灯的原因是,它代表一切属天的事物,因此代表一切属于爱与仁的良善。”

2属天的奥秘 9212[5]:“耶稣临近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牵来驴和驴驹,把他们的衣服搭在上面,让耶稣坐在[衣服]上面。”

3属天的奥秘 2781:“古时候,作士师的骑母驴,他们的儿子骑驴驹,因为士师代表教会的良善,他们的儿子代表源自良善的真理。”

4. 《属天的奥秘》9212[6]:“门徒把他们的衣服搭在驴和驴驹上,代表所有真理的总体服从于作为最高审判者和君王的主,因为门徒在真理和良善方面代表主的教会,他们的衣服代表真理本身。众人把他们的衣服以及树枝铺在路上,也是同样的意思。他们把衣服铺在路上,是因为‘路’表示引导信徒的真理。他们把树枝铺在路上,是因为‘树’表示领悟以及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因此‘树枝’表示真理本身。”

5. 在希腊语中,“和散那”是ὡσαννά(hósanna),意思是“拯救我们”。它是基于希伯来的一句崇拜语。见诗篇118:25-26:“耶和华啊,求你拯救!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6详解启示录 840:“在这里,‘作买卖的人’表示那些藉圣物为自己谋利的人,‘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表示那些藉神圣的真理谋利的人,‘卖鸽子之人的凳子’表示那些藉神圣的良善谋利的人。所以经上接着说,他们使圣殿变成了‘贼窝’;‘贼’是指那些窃取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从而为自己谋利的人。”

7真实的基督教 236:“世人将‘偷盗’理解为偷窃、骗取、以某种借口夺走邻舍的财产;属灵的天使将其理解为利用邪恶和虚假,使人丧失信仰的真理和良善;属天的天使将其理解为占有属于主的东西,将主的公义和功德归给自己。”

8详解启示录 455[20]:“‘瘸子’表示那些行良善但所行并非真正良善的人,因为他们不了解真理。”

9属天的奥秘 885:“那些说自己了解真理或信仰,却没有仁爱之善的人,不过是无花果树的叶子,必要枯干。”另见 属天的奥秘 9337:“不结果子的(即缺乏良善生活的)信仰,只是叶子。因此,当此处由‘树’所表示的人长满叶子,却不结果子时,他就是那枯干并被砍倒的无花果树。”

10详解启示录 510[2]:“‘山’这个字表示两种意义上的爱......当经上提到‘山’时,它指的是天堂,而按照天使的观念,即从人物地点抽象出来的观念,它指的是构成天堂的事物,也就是属天的爱。但在相反的意义上,‘山’表示人对自我的爱......总之,那些爱自我的人总是向往高高在上的事物,所以在死后,当一切爱的状态都转化成对应的事物时,他们幻想自己升到高处,立于高山之上,而实际上,他们的身体是在地狱里。”

11属天的奥秘 1306:“当一个人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时,自我崇拜就产生了。因此,人对自我的爱,即骄傲和狂妄,被称为‘高大’、‘高耸’和‘高举’。它被描述为一切高的东西。”

12详解启示录 619[16]:“由于约翰代表圣经,所以他的衣服和食物,即骆驼毛的衣服和腰间的皮带,代表圣经最外在的含义[经文的字面意思];‘骆驼毛’表示最外在的东西,如圣经的外在含义......圣经的最外在含义被称为‘字义’,因为这就是约翰所代表的。”

13属天的奥秘 1690[3]:“主的饥饿表示主的爱,这是祂的生命。”

14属天的奥秘 6832[2]:“当主显现时,祂是照各人的品性来显现,因为人是根据自己的品性来接受神。”另见 属天的奥秘 2395:“圣经常说耶和华‘毁灭’,但在内在含义上,它是指人自我毁灭......天使领悟内在的含义,绝不认为耶和华会毁灭任何人,他们甚至无法忍受这种观念。因此,当人在圣经中读到此类表述时,字面的含义被抛在了脑后,最后变成:毁灭人的是邪恶本身,而主不会毁灭任何人。”

15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65:“世上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都有类似于十诫的诫命,凡照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遵行这些诫命的人都可以得救,反之则被定罪。凡照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遵行这些诫命的人,死后都会得到天使的指教,从而接受真理并承认主。原因是,他们拒绝作恶,以之为罪,因此处于良善当中。良善喜爱真理,因为爱的渴望而接受它。这就是主所说的:‘园主来了,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