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to Consider: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doctrinal issues on which we should be able to tolerate differences? What keeps us from being as tolerant as the Lord wants us to be?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doctrinal issues on which we should be able to tolerate differences? What keeps us from being as tolerant as the Lord wants us to be?
1799. “看哪, 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 表主的国度将只有外在之物. 这从 “后嗣” 和 “继承” 的含义清楚可知. 成为后嗣或继承表示主国度中的永生. 主国度中的所有人都是后嗣, 因为其生命的源头就是主的生命, 而主的生命是相爱的生命, 他们由此被称为 “儿子”. 主的儿子或继承人皆由拥有主之生命的人组成, 因为他们的生命来自主, 他们由祂所生, 即重生. 由别人而生的人是别人的后嗣; 所有正被主重生之人都是如此, 因为这种情况下, 他们正接受主的生命.
主的国度既有外在人, 也有相对内在之人, 还有内在人. 居于第一层天的善灵是外在的, 居于第二层天的天使灵相对内在, 而居于第三层天的天使则是内在的. 外在人与主的关系不象相对内在之人那样亲近, 而相对内在之人与主的关系则不象内在人那样亲近. 主出于神性之爱或怜悯, 愿意所有人都靠近祂自己, 以致祂不愿他们站在外面, 即处于第一层天, 而是愿意他们都在第三层天, 若有可能, 不仅同祂自己在一起, 而且还在祂自己里面. 这就是神性之爱或主的爱. 但由于那时教会仅在于外在, 故祂说了这些抱怨的话: “看哪, 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 以此表示祂的国度将只有外在之物. 但有关内在之物的安慰和应许随之而来, 如接下来的几节所描述的.
前面已阐明何为教会的外在 (参看1083, 1098, 1100, 1151, 1153节). 教义凭自身并不构成教会的外在, 更不构成教会的内在, 如前所述. 对主而言, 使得教会彼此有别的也不是它的教义, 而是照着教义的生活. 所有教义只要是纯正的, 就都视仁爱为它们的根本. 教义除了教导人当如何生活外, 还能教导什么?
在基督教界, 使得众教会彼此分立的, 正是它们的教义. 他们由于这些教义而自称天主教徒, 路德教徒, 加尔文教徒, 或改革宗教徒 (新教教徒) 和福音派教徒等等. 他们被如此称呼仅仅因为教义. 若他们使得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成为信的首要事物, 这种状态永远不可能存在. 这时, 其教义的不同仅仅是对于信之秘密的各种不同观点. 而真正的基督徒会让每个人持守自己的良知, 并发自内心说, 人只有作为一个基督徒, 即照着主的教导去生活, 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果如此, 所有不同的教会将成为一个教会, 而唯独源自教义的一切纷争都将止息. 甚至这个人对那个人的一切仇恨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而主的国度也会降临到地上.
洪水后即存在的古教会尽管分散在很多国家, 却具有这样的性质. 也就是说, 人们在教义上差别很大, 但都使得仁爱成为首要事物. 而且, 他们是从属于生活的仁爱, 而非属于信的教义的角度来看待敬拜. 这就是经上说他们全都有 “一样的口音, 一样的话语” (创世记 11:1) 所表示的意思 (参看1285节).